|
以史修身 知史爱岗(何雪)编稿时间: 2021-08-16 05:15 来源: 本站 浏览:
习近平总书记讲过,历史是最好的老师,也是最好的教科书。我们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,170多年斗争史,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,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,更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。通过学习“四史”,切实做到以史修身,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,知史爱岗。 一、厚德载物,锤炼道德品行。道德之于社会和个人,都具有基础性意义。常言道,“国无德不兴,民无德不立”,“做人也许一生不仕,但为官不可一日无德”。我们强调干部要“德才兼备”,因为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,没有德字这一撇,不成其人;没有才字这一捺,人难自立。但同时强调“以德为先”,因为德是才的统帅、才是德的支撑,一个人只有以德载物、以德润才,其才方能用得其所,有益于世。要时时明大德。何谓大德?我理解,对党忠诚、为民奉献,这就是大德,涵养此大德者方可成大业。首先要有全局观,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,处理好个人与组织、小我与大我的关系。其次要讲团结,明白团结是一个单位的命根子,在团结的问题上,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和德性。同事相处,要多看别人的长处,少说别人的短处;多记别人的好处,少念别人的坏处,共同营造团结、融洽、和谐、向上的好氛围。要处处重职德。信守职业道德是一种基本工作态度,有了它才不会迷失方向,更不会缺失公平。机构编制部门掌握着党的重要执政资源,必须坚持原则,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程序办事,公正公平处理每一件机构编制事项,当好党委政府的“守门员”。同时,要坚持从实际出发,做到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,科学、合理、有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,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支撑。要人人严私德。不难想象,一个人如果在家不尊老爱幼,在外又吃喝玩乐,作风不检点、情趣不健康,谁能指望他率先垂范呢?作为党员干部,理当在孝老爱亲、勤俭持家、和睦邻里、情趣健康上带好头,培养积极向上、文明高尚的良好家风。 二、厚积薄发,加强党性修为。坚强的党性是锤炼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之源。客观上,一个人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,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不断增强。要做到厚积薄发,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,提升综合素养,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。要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。这次党史学习教育,同志们通过集中培训,听报告、观影视、读着作、析理论、写体会、大讨论,经过了一次涤荡思想、触及灵魂的大洗礼。今后,不仅要把理论武装当作重要任务,更要视为改造思想的自觉追求,在加强理论学习中增强党性观念,锤炼党性修养。要抓住公道正派这个核心。我们干部党性强不强,在某种程度上就看能不能坚持公道正派。中国自古就有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传统,我一直认为,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从严控制是能够理解的,但不能原谅厚此薄彼、用权为私的偏心。身为编办干部,要把公道正派作为党性修养的核心要求,始终出以公心,公道对待部门单位和干部群众,严格按政策办事,按规矩办事,按程序办事。要抓住实践锻炼这个途径。党性修养既是认识问题,更是实践问题。对于编办干部来讲,要对照理论理想、党章党纪、民心民生、先辈先进“四面镜子”,深刻反思自身党性修养方面的问题,认真剖析根源,着力整改提高;要树立群众观点,践行群众路线,在主动服务“三高四新”战略、建设“三区一中心”生动实践中,不断提升思想境界,加强党性锻炼,提升工作能力。 三、厚重笃诚,勇于担当实干。厚重笃诚,就是强调做人要诚实,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;做事要务实,勇于担当、扎实肯干。要敬业奉献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,再度复出工作的邓小平表示:“我出来工作,可以有两种态度,一个是做官,一个是做点工作。我想,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。既然当了,就不能够做官,不能够有私心杂念,不能够有别的选择。”我们要以先贤先辈为楷模,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坚决克服心浮气躁、攀比计较心理,以坚定的党性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。要攻坚克难。当前,我市深化机构改革工作就是着重理顺部分领域层级职责关系、夯实基层基础和推动治理重心下移、促进新时代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。我办全力推进大交通、大水利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制改革,强化基层治理和事权属地管理,市直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,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等机构改革工作。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,到了涉险滩、闯急流的关键时期,现在要改的都是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、工作的常态都是“做减法”。作为编办干部,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担当、自我革新的勇气,毅然决然推进各项改革,严格机构编制各项管理。要争创一流。要按照服务大局高站位、体制机制高效率、资源配置高效益、法治建设高水平、干部队伍高素质要求,在改革中,要按照“优化协同高效”的原则,加大创新挖潜力度,打破层级领域壁垒,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,科学配置编制资源,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到落实中央和省、市重大决策部署、保障基础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安全环保和产业发展等重点民生领域和经济发展需要,做到把“好钢”用到刀刃上。通过改革,促使资源配置更优化、权责关系更协同、保障服务更高效,实现改革的化学融合,产生“1+1>2”的化学反应。(市委编办 何雪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