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验交流

        “半条被子”暖民心 “枫桥经验” 结新果

        编稿时间: 2021-03-10 来源: 市信访局 

        湖南省汝城县,是一片红色的土地,是“半条被子”故事发生地。1934年,红军长征路过汝城县沙洲村,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,临走时,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“半条被子”精神与“枫桥经验”高度融合,悄然在汝城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
        半条被子条心干群关系鱼水情

        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。在汝城,不管是县委书记、县长,还是部门单位的负责人,办公地址、联系电话都是对外公开的。在老百姓家里,都贴着便民服务卡,有急事难事,可随时拨打驻村工作队干部、乡村干部的电话,还可预约上门服务。在机关,推行开门办公,领导干部敞开大门接待来访群众,县委书记、县长每年不少于4次到县接访中心接访。在乡村,落实首问负责制、干部代办制,真心实意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、实事、难事。全县实行坐班接访制度,每周二轮流安排2名县领导到县人民接访中心坐班接访,民政、住建等10个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及律师到场参与接访。

        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。亲戚越走越亲,干群越连越紧。县委书记、县长带头进村入户解决问题,全县217个扶贫工作队600多名干部常年在村组一线,倾听“牢骚话”、打捞“金点子”,与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村头巷尾、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。土桥镇76岁的孤寡老人何大爷称赞:“没想到我一个糟老头也有亲戚,县、乡、村干部隔三岔五到家里嘘寒问暖。”

        把群众口碑当标尺验。坚持把干群关系作为干部考核的“硬杠杠”,把信访工作纳入干部管理的责任、成绩、问题“三张清单”。特别是乡村和驻村工作队干部调整调动、提拔使用,必须做到与所包或所驻村群众100%认识、得到95%以上群众认可。用群众的口碑检验干部,用过硬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让干部带着群众干,群众跟着干部走,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,和群众心连心。

        为民解难一盘棋化解纠纷零距离

        干部下沉解难。推行领导包联化解信访问题制度,县级领导对所分管行业领域和所联系乡村的信访事项落实包联责任,重点信访事项县委书记、县长亲自上阵化解。全县各级干部结合扶贫工作,带案下访、主动约访,到联系乡村接待群众,解决矛盾纠纷。2018年以来,全县开展“日访夜谈”5546场,解决实际问题13267件,解决群众信访突出问题203件,化解矛盾纠纷860多起。马桥镇金宝村80多岁的信访人朱某,因以前当过民办教师、大队会计,持续到相关部门反映,要求落实退休待遇。县包案领导多次到其家中拉家常,解释政策,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其家庭困难,促使朱某最终息诉息访。

        矛盾化解前移。在乡、村设立人民来访接待室,村级成立治保会和调委会,将各村的“五老”成员、“一村一辅警”及妇委会、团支部、民兵营等群团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。建立司法调解以奖代补机制,对成功调解基层纠纷的给予奖励,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同时,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如泉水镇建立“互助会”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、大坪镇推行“干部认亲戚”结对帮扶困难群众。2018年以来,全县217个村成立了“互助会”,开展微公益390多次,帮助困难群众4500余人。

        信访积案清零。将信访积案例入化解责任清单,逐案明确四级包案责任人,即包案县级领导、责任单位负责人、责任单位分管领导、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。对信访积案要求限时办结、全部清零,新发生的即有即办,一时不能化解的讲清原因、耐心解释。县信访局实行每月一通报、每季一汇总,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化解力度,推动信访积案减存量控增量。汝城县丽景花园小区业主5年多未拿到不动产权证多次到县上访,县包案领导接访群众了解情况,召开政府常务会3次专题研究解决办法,督促开发商解决了遗留问题,最终为200多户业主办理了不动产权证。

        以人为本一个调枫桥经验本地化

        基层自治扎一线。围绕群众话有地方说、事有地方办、困难有人帮、问题有人管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,汝城县发挥党建引领、支部核心的作用,全面推进“党建+社会治理”模式,构建覆盖村、组和社区、小区、楼栋的网格化管理体系。依托现有综治中心等平台,在村居打造集村级警务、来访接待、纠纷调解、法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工作场所。

        网上网下成一体。推进“互联网+信访"工作,打造网上信访平台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。大坪镇堆上村村民范某说:“我抱着试试的态度,通过网上信访反映本组20余亩稻田因矿山开采塌陷问题,没想到不到10天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同时,着力优化信访工作机制,探索了开门接访、入户巡访、包案化访、适时回访的“四访"工作法,成为“网上信访、网下化解”的有力抓手。

        落地传承兴一方。结合“弘扬‘半条被子’精神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”主题教育活动,积极开展“枫桥式”村居、派出所和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、信访“三无"乡村创建,推广“土桥龙潭桥自治模范村”“文明乡信访调解模式”等经验。探索推行医患纠纷、交通事故纠纷、劳动争议等多元调解机制,帮助群众解决难题,实现矛盾有人管、纠纷有人调,大量矛盾隐患第一时间化解在了基层。

        (来源:人民信访)